学界聚焦:与城市化进程共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复生
中新网南京12月5日电(记者 申冉)12月4日-5日,在古都南京的历史街区老门东,一场主题为“历史城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线上线下国际研讨会在一栋修复后的古宅中举行。会场内外古意盎然的建筑和热闹的街景,令会议聚焦的“文化遗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驱动力”愈显直观。
伴随城市化进程持续,一种全新的,试图融城市更新、改造及遗产保护于一体的可持续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正在全球各地萌芽。
作为第九届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活动之一,吸引了海内外学界大咖“云集”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南京创意设计中心供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Jyoti Hosagrahar教授在会上发言中表示,“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了新标准,就是令城市焕发新活力。我们强调不要只关注历史建筑本身,更应充分动员当地社区和民众,以人为中心管理城市景观、历史景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文化事务负责人杨碧幸也认为,“文化遗产具有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在城市环境尤其如此,人们对此类问题的关注正在日益增加。”
近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出的努力也逐渐走上世界舞台。
同期举办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展,集中展示了一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获奖案例,其中包括了多个中国案例,尤其是此次会议所在地—南京的历史街区更新项目,受到与会者关注。
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复生对历史名城发展的重要意义。南京创意设计中心供图“南京通过政府平台帮助一位花草种植爱好者经营好他的花园,使得其乐意打开他的后门,与邻居、旅行者分享自己心爱的花园。”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吕晓宁在研讨中分享了一个案例,“在南京的这个小西湖街区项目中,我们探索如何实施有温度的更新,注意力从建筑物、街巷转移到居住的人们身上,居住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更新项目的参与者之一,自行决定参与还是离开。”
“通过一整片建筑群、街区、村落等的保护,形成整体遗产保护方案,留存住风貌和气质,同时活跃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这是目前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秘书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董卫表示,该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揭牌共建的“亚洲遗产档案中心”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两个项目,就是为了持续推动亚太地区历史城市以及城乡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同时推进文化遗产管理能力的新基准。
本次活动是第九届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组委会、东南大学联合主办。(完)
【编辑:苑菁菁】-
学界聚焦:与城市化进程共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复生
2021-12-07 -
学界聚焦:与城市化进程共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复生
2021-12-06 -
学界聚焦:与城市化进程共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复生
2021-12-06 -
学界聚焦:与城市化进程共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复生
2021-12-06 -
学界聚焦:与城市化进程共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复生
2021-12-06 -
“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广州举办
2021-12-04 -
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不是目的,传承才是
2021-12-04 -
“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广州举办
2021-12-03 -
“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广州举办
2021-12-03 -
“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广州举办
2021-12-03 -
把责任与激情传递下去
2021-11-23 -
单霁翔:中国已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2021-11-22 -
陈平:如何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2021-11-19 -
《丝绸之路中国段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交流平台》上线试运行
2021-11-19 -
《丝绸之路中国段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交流平台》上线试运行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