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 >

致敬中国考古百年 《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走进殷墟遗址

时间:2022-01-11 17:19:01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1月9日,《万里走单骑》第二季在浙江卫视播出了第四期节目,“万里少年团”单霁翔、周韵、肖央、牛骏峰与飞行嘉宾郦波来到河南安阳,探访甲骨文最早的发掘地殷墟遗址,解读文字与文明的千年传承。在本期“世遗唤醒行动”中,600架无人机组成表演方阵,在文字博物馆上空闪耀,致敬中国考古百年,震撼的视觉效果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致敬中国考古百年 《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走进殷墟遗址剧照 节目组供图

什么是文明起源的“三要素”?——金属、文字、城市。其中,文字无疑是最为独特的核心存在。“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无数金属器具长埋黄土不见天日,无数城市在战火中飞灰湮灭,唯有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承文明的工具贯通古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节目中,“万里少年团”一来到殷墟,就亲身感受到了文字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能力。周韵用温州话通过微信语音告知“老单”单霁翔、肖央集合地点,与此同时,发给牛骏峰一幅写有“妇好”金文的图片,牛骏峰成功破解并率先找到正确地点。这一个小小的“测试”表明,即便横跨数千年,现代人也能从甲骨文中解读出打破语言隔阂的信息。作为汉字的前身,甲骨文不仅奠定了汉字的造字基础,由其延伸出的文字系统更是中华文明的底层逻辑。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也难怪郦波教授会在节目中感叹,殷墟在中国不光是考古学领域,在文明史上的地位也不得了。

从目前唯一保存完整且能与甲骨文对照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墓,到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殷墟王陵遗址,“万里少年团”一路探寻,从每一笔横竖转折中窥见数千年前先祖的生活日常,感受文明的传承赓续。正如老单在节目中所说:“不要小看你手中写出的方块汉字,它们已经活了3300多年,是四大古老文字中唯一的幸存者……想让我们的汉字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我们拒绝提笔忘字做起,也许我们放下手中的手机,拿起笔,就是你为传承中华文明做出贡献的第一步。”

19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之年。一百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历史文明来说或许并不起眼,但正是这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探索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为世人再现历史的辉煌与璀璨。在这百年考古的探索发掘中,殷墟作为中国连续考古时间最长、考古次数最多、发掘文物最丰富的考古遗址之一,在中国考古学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1928年,河南安阳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此后,一代代考古人前赴后继,在殷墟的黄土间挥洒汗水与青春。曾主持发掘了妇好墓的考古学家郑振香先生在安阳从28岁工作到70岁,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考古事业。

节目中,“万里少年团”来到安阳工作站,近距离感受考古工作者枯燥乏味但充满信念感的工作日常。现场,有年轻的新一辈考古工作者正从浩如烟海的陶器残片中找寻相似的陶片进行修复,即便有人在一旁参观也丝毫未受影响,也有前来实习的大学生蹲在骨料坑中专心致志地用手铲一遍遍地刮地面、划地层,不断重复前人已进行过千百万遍的动作,只为将这份事业传承下去。原安阳考古队队长唐际根老师也坦言,自己最长的时候一年365天有327天待在安阳,因此错过了陪伴孩子在童年的成长,虽留有遗憾,但他于心无悔。

正是这些考古人的默默付出,我们才可以通过深埋地底的殷墟遗址直接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将中国信而可证的历史向前拓展了一千多年。正如唐际根老师所说,历史学科不单单是复原古代历史,实际上它可以重建我们中国的文化,让我们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只是感受现在,还能够追溯到远古,看到中华文明的长河源于何处,又是怎样奔流不息流淌至今,汇成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至今,殷墟保护区内的考古发掘活动仍在继续,那些埋藏在历史中的文化基因密码,尤待后来者去挖掘和探索。1月16日(本周日)21点档,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第二季即将播出第五期,跟随“万里少年团”一起走近重庆大足石刻,探寻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敬请期待。

【编辑:上官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