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大墓、北庭故城等6个遗址入围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新网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8日在北京揭晓,除6个入选项目外,另有浙江余姚市施岙新石器时代稻田遗址、甘肃张家川县圪垯川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西安市江村大墓、江苏南京市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6个项目入围。
施岙遗址古稻田-河姆渡文化晚期稻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 供图——浙江余姚市施岙新石器时代稻田遗址。施岙新石器时代稻田遗址位于浙江宁波余姚市三七市镇相谷村施岙自然村西侧山谷中,东南距田螺山遗址约400米。勘探发现,史前古稻田堆积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探索河姆渡文化至良渚文化时期古稻田的发展演变,2020-202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进行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揭露了河姆渡文化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时期三个阶段的大规模稻田,均有田境和灌溉系统。经检测,古稻田堆积中含有较多水稻小穗轴、颖壳、稻田伴生杂草等遗存。植硅体分析显示,稻田堆积中水稻植硅体密度在1-2万粒/克,远高于一般认定的土壤中含水稻植硅体超过5000粒/克即可判定为稻田的标准。
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初步钻探发现,附近古稻田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根据目前发现来看,施岙古稻田遗址特别是良渚文化时期的稻田呈“井”字形,由路网(阡陌)和灌溉系统组成,展示了比较完善的稻田系统。这种大规模稻田,起源年代早至距今6500年以上,且一直延续发展,刷新了学界对史前稻田和稻作农业发展的认识。古稻田中还发现稻田堆积与自然淤积层的间隔,为研究当时的人地关系提供了新材料。
施岙遗址古稻田的发现,表明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至良渚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是供养众多人口的主要食物增长点,为全面深入研究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提供极其重要的材料。
圪垯川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型房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 供图——甘肃张家川县圪垯川新石器时代遗址。圪垯川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县大阳镇、渭河支流南河和松树河交汇处。2021年发掘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汉代、宋明时期遗迹950余处,包括墓葬88座、灰坑598个、房址83座、灶60处、沟12处、环壕3条、窑址6处、活动面75处、窖穴29座。
仰韶文化时期遗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自仰韶文化早期延续至仰韶文化晚期。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晚期大型环壕聚落保存相对完好,面积8万平方米左右。出土器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等。陶器以彩陶为主,包括尖底瓶、圜底盆、圜底钵、侈口筒腹罐、葫芦瓶、瓮、器盖等。
仰韶文化聚落周边分布汉代遗址、墓葬和宋明墓葬,分布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2021年发掘汉墓26座,以大型砖室墓为主,2-3座成组分布,个别组合墓葬外有壕沟,个别大墓之上有建筑遗迹。宋代墓葬40座,4-10余座成组分布。调查发现汉代城址一座,城外有护城河,面积约10万平方米。汉代墓葬出土灰陶、釉陶器组合,有少量铜器;汉代遗址区出土大型筒瓦、板瓦和瓦当等。宋代墓葬出土瓷器、陶器等。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环壕聚落面积约8万平方米,绝对年代为距今6200-5600年,是黄河流域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仰韶文化早期聚落之一,是陇西黄土高原继大地湾遗址之后又一重要考古发现,代表了仰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证实本区域与关中和中原地区一样是仰韶文化的又一中心,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该遗址发掘的大型汉墓及邻近发现太原城址周边分布的汉代遗址和墓葬群,对探讨凉州刺史部治所在汉代陇县一带具有重要意义。
鸡叫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城墙城壕的扩建过程(上)和大型房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 供图——湖南澧县鸡叫城新石器时代遗址。鸡叫城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为湖南目前已知四座史前城址之一,是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课题实施的重点项目,2018-202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遗址进行考古工作,2021年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收获包括明晰了聚落的演变过程、发现一批屈家岭文化木构建筑遗存、揭露出体量巨大的谷糠堆积、发现石家河文化时期水稻田。
鸡叫城遗址考古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其年代跨度久、文化内涵丰富。从油子岭文化时期环壕聚落演变为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大型城址,是长江中游史前文明进程的一个缩影。三重环壕的聚落结构,在长江流域尚属首次发现,对研究史前聚落形态具有重要价值。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结构最清晰的大型木构建筑,在中国百年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是中国古代文明创造的灿烂物质成就,印证了中国木构建筑传统的古老渊源,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宝贵新资料。三重环壕、大型木构建筑、海量稻谷壳、水稻田的发现,重建了这一区域稻作农业与社会进化的完整过程。鸡叫城遗址的发掘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成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陶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 供图——陕西西安市江村大墓。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北距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约2000米,东距窦皇后陵800米。2006年以来,考古人员对江村大墓区域进行多次调查、勘探和试掘,发现江村大墓的形制为“亚”字形,地面无封土。墓室边长72米,四周环绕115座外藏坑,外围以“石围界”和门阙形成陵园。另采用多种技术对“凤凰嘴”进行探测,证实此处仅有10多通明、清时期的石碑,未发现任何陵墓遗存。
此次考古工作否定了“凤凰嘴”为霸陵的传统认识,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地下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陵墓分布均为西汉帝陵首次出现,反映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帝陵规划思想,折射出西汉帝国由初期地方分权、君臣共治到中期中央集权、皇帝独尊的政治变化趋势。南陵外藏坑出土的带有异域文化风格的金、银饰品对研究丝绸之路开通之前的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市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出遗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 供图——江苏南京市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遗址所在地属南京城西南岗地,在唐宋长江东岸西移之前濒临长江,本次发现的南朝佛寺遗址,主体部分完全被南唐窑业遗存覆压。发掘表明,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是一处以佛塔为中心、“前塔后殿”布局的佛寺。方向230度。中轴线上自南至北主要有5组建筑基址及配套的砖铺地面、中轴道路、排水设施等遗迹。地块内现存佛寺面积约7000平方米。遗址出土有佛教造像残件、莲花纹瓦当、筒瓦以及大型石柱础建筑构件,具有典型的南朝特征。
南朝佛寺遗址是南京乃至南方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好、布局最为完整的山地型佛寺遗址。佛殿单体建筑体量大,大型石柱础也仅见于南京六朝建康城遗址。保存的定位测绘遗迹,体现出高超的建筑技术。佛塔应为纯木塔建筑,对于研究南朝时期东亚地区的全木木塔造型与结构有着重要意义。首次发现的塔基中心开挖带台阶的长方形竖穴土圻“地宫”与夯土分层封护遗迹,显示出瘗埋舍利函的新营造方式,为研究六朝时期舍利瘗埋方式与内涵提供了新资料。出土的莲花瓦当形制多样,丰富了六朝瓦当体系。佛像体现出塑造成像、施釉、妆銮等工艺特点,为研究南朝佛造像提供新的研究资料。出土的琉璃珠、玛瑙珠、玻璃器、琥珀器等遗物,经检测,均为域外产品,显示出南亚地域风格,反映出南朝时期建康地区与丝绸之路诸国密切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南京(建康)作为六朝都城所在和佛教中心,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影响巨大。本次发现的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其佛寺布局、建筑规制、佛塔形制和舍利瘗埋方式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研究东亚地区5-7世纪佛教寺院具有重要意义。
北庭故城外城北门(东→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 供图——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北庭故城遗址南枕天山、北望草原,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偏东12公里处,核心区域占地1.5平方公里。其外城南北长约1.5、东西宽约1公里,大体分内外两重城。内外城墙均有护城河、马面、敌台和角楼。北庭故城先后为唐代庭州和北庭都护府(伊西北庭节度)、高昌回鹘夏都、元代都元帅府和别失八里宣慰司驻地,是唐至元时期丝绸之路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目前天山北麓保存最为完整、最大的一处古代城市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对古代西域的繁荣稳定以及古丝绸之路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2018-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局、吉木萨尔县文化与旅游局、北庭学研究院,经过五年近1万平方米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按计划完成了外城南门、外城北门、内城西门、内城北门、6号佛寺遗址、8号建筑遗址、10号和11号遗址的考古发掘任务,北庭故城考古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2021年5-10月,考古队发掘了子城西南部的10、11号遗址。2021年重要的发现是“悲田寺”刻文残陶片。另外发现一块红色砂岩,可能为碑刻,现在还残留三字,其中两字可以辨认,为“□于会”。在一件残陶罐上,有墨书两字“道净”,可能为僧人名号。除了文字资料,2021年发现大量的建筑残件,如瓦当、板瓦、筒瓦、方地砖、长方墙砖、脊头砖、龙身残石雕等,另外还有一些可修复的陶器。这些器物与长安西明寺和青龙寺所出器物接近。此外还有开元通宝、铁铠甲等。
考古证明,北庭故城基本是唐代中央王朝通过庭州、北庭都护府为代表的机构统治西域150多年间不断建设完成,大小两套城墙的变化应反映了故城从庭州到北庭都护府、伊西北庭节度的发展演变历史。高昌回鹘和蒙元时期基本沿用唐代北庭大的形制布局,仅做局部的修补和更改。
北庭故城遗址是历史的见证,北庭考古以实物证明唐至宋元时期,特别是唐代中原王朝在新疆有效的管辖和丝绸之路的繁荣畅通,其后仍然在高昌回鹘(包括辽和西辽)和元代的管理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
【编辑:刘欢】-
2021中国考古6大新发现,抢先看!
2022-03-18 -
陕西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上万件石制品 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2022-03-16 -
4万年前东亚早期人类已会使用颜料
2022-03-16 -
河南公布五大考古新发现 郑州大河村遗址发现多处地震遗迹
2022-03-15 -
“一眼史前三千年” 南阳黄山遗址入选河南考古新发现
2022-03-15 -
西周“陶窑”出土相关器物400余件 丰镐遗址“手工业园区”形成
2022-03-13 -
考古发现西周丰镐遗址最大一处制陶遗址
2022-03-13 -
河南两大“世遗”修与建 期待古文化焕发新文明
2022-03-11 -
古都安阳建世界级殷墟遗址博物馆 计划2023年开馆
2022-03-11 -
敦煌悬泉置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
2022-03-11 -
东亚最早!中国泥河湾发现4万年前古人制作使用颜料证据
2022-03-03 -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公布
2022-02-26 -
让大遗址成为社会共享的文明课堂
2022-02-26 -
探访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遗址确定
2022-02-25 -
敦煌研究院创刊推石窟与土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