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笔下的“小人物”
书评
著名茅盾文学奖作家梁晓声推出散文新作《小人物走过大时代》。该书精选梁晓声近几年创作的散文作品30篇,这些具理想色彩又显生活况味的写实之作,既记载着作者的经历、思索与感悟,也记录着芸芸众生的苦辣酸甜……这本书不仅彰显了作者的悲悯情愫和家国情怀,又以精良的文笔和独特的神韵碰触人心。
一直以来,梁晓声秉持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良知,关注现实民生,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各类小人物丰富多彩的精神图谱。他的众多作品,直接切入时代的肌理,使生活的真实得以鲜明地呈现。
这是一部极为少见的专写“小人物”的作品。书中有作者身患疾病的兄长,与作者患难相交的工友,在城市中为生计奔波的打工者,勤俭、勤劳、善良的母亲,痛失爱女的知识分子父亲,火车上遇到的青年矿工,老茶农和他的女儿,看自行车的女人,爱上自家雇工的女东家,“二人转”演员、木匠、玻璃匠、画廊老板……他们的欢乐与哀愁,执着与无奈,是小人物命运悲欣交集的“史记”。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我之散文,自然也有不少写自己情感、情愫、情怀、情调和情绪的篇章,但更多却是写他者的——那些平凡而又引起我关注的他者。”这些“他者”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最能触动我们的心弦。毕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平凡的。
这些小人物的众生相,映射了急剧变化的时代对于普通人生活的深刻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或多或少受到现实的制约;他们的人生境遇和生活况味,成为万家灯火中记忆的背景、感情的纽带,或深或浅,影响着周遭的世界。以这些平凡小人物为视角,可以感知一个个鲜活生命背后的时代变迁与世道人心。梁晓声的底层叙事,往往具有自传性和亲历性的特点,融合了自己对生活的体察、对生命的感悟,蕴含了对社会、对时代、对历史的严肃思考。
他深情回忆自己的父母、兄长,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格外令人动容。生活的磨难造就了他的悲悯情怀,使他对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同胞一往情深。他笔下的小人物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作为叙事主体始终在场的“我”,总是充满善意的力量,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无可奈何的惆怅相交织,形成一种充沛的情感直抵人心。
在谈到文学对现实的功用时,梁晓声认为,文学应具备引人向善的力量,创作者要呈现“人性的温度”。他为那些熟悉的小人物发声,用温情抚慰人群,倾注了自己对百姓的人文关怀。他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刻意去暴露、指责小人物身上的缺点,而是更多地从平民立场出发,描写人物的生活百态、人情冷暖,表现他们在不同环境中所具有的正直善良的本性。
不管人世间多少沧桑变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奋斗的底色。 (梁 惠) 【编辑:上官云】
-
中国作协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面向全国作家和文学写作者征稿
2022-03-18 -
籍薇:传统曲艺要利用新媒介做真正的“文艺轻骑兵”
2022-03-04 -
科研人员首次利用高精度铀系测年确认中国保有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
2022-02-25 -
2021年是国产电视剧创作大年 重大主题电视剧绽放异彩
2021-12-31 -
“巴蜀鬼才”魏明伦:戏剧不是遗憾的艺术 希望后继有人仰头看戏
2021-12-30 -
“一日一钱”与“五日京兆”之随想
2021-12-25 -
107岁马识途“食言”又出新书 回忆逝去文坛名家
2021-12-25 -
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北京举行 世界最早稻作彩陶遗址将申报世遗
2021-11-22 -
献给白衣天使的咏叹
2021-10-22 -
两届“十月签约作家”对话:面向新时代的文学写作
2021-10-20 -
“新时代 新文学 新使命” 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将启
2021-10-11 -
用文学向英雄精神致敬(创作谈)
2021-10-07 -
甘孜稻城发现遗址 实证人类13万年前已踏上青藏高原
2021-09-28 -
四川稻城出土东亚最成熟手斧 系目前全球海拔最高阿舍利文化遗存
2021-09-28 -
国家文物局通报四川稻城皮洛遗址等3项重要考古发现成果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