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工艺大师陈明会:要不断传承,蜀绣才是“活的”
“我记得那天很热,我实在是灰心了,想着再找不到老师我就不学了。结果头一抬,就看到了郝老师工作室的招牌。”已在蜀绣这一行坚持了17年的陈明会,说起自己“拜师奇遇”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窗外高大的银杏树和低矮的香樟树的树叶,在阳光下随风摆动。屋内,三名蜀绣手艺人捉着绣针,一言不发地飞针走线,一墙之隔的车水马龙的嘈杂声与她们毫无关系。近日,在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郝淑萍位于成都送仙桥的工作室中,封面新闻记者第二次见到了陈明会。陈明会从2005年跟着郝淑萍学习蜀绣技艺,现在已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是工作室中资历最老的蜀绣手艺人。
拜师奇遇 柳暗花明遇到老师
“我从小就两个志愿:一个是当兵,一个是当绣花女。”陈明会对蜀绣的“梦想”,来自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小时候我看了一部讲绣花女的电影,里面的梅花绣得好漂亮!”这样的想法一直埋藏在她心里,直到2005年,彼时还是采购员的陈明会,下定决心要学习蜀绣。在那个网络尚未普及的年代,她只有两个方法寻找拜师的门路:一是找朋友打听,二是在大街上碰运气:“我走过好多地方,文殊坊、郫县(现在的郫都区)那边都去过,光是送仙桥这一片就来了四五次。”
“有些人跟我说,你交几百块钱在这儿,要学就学,不学就算了。但我真的想找一个技艺扎实、有名气的老师学习。”陈明会回忆,遇到郝淑萍老师的那天,天气很热。那时,她已经多次到送仙桥,仍没有遇到理想的老师,正灰心丧气,走到阴凉处,无意中一抬头,看到了郝淑萍蜀绣工作室的招牌。陈明会脚一抬就走了进去。但她的热心,却在郝淑萍这里碰了壁。
“郝老师跟我说,她要找的人,有几个条件:一是心善、品德得好,二是确定一直做蜀绣。”陈明会笑着说,“还有一个条件,要会喝两口小酒。”学艺先学人,才说能传承,这是郝淑萍收徒的标准。郝淑萍说:“这里的学制一共是3年,我看你有点‘跳脱’,你先回去考虑一下,确定要学再来。”陈明会连连答应,但心里憋着一口气:郝老师,您且看着吧!
这些要求,陈明会一直放在心上。在17年的蜀绣生涯中,陈明会也不是没有想过偷懒。“那种偷懒,我也不是不会,试了两天,居然比绣得快的时候还累。”
喜欢蜀绣 谈起来像充满电一样
今年3月,封面新闻记者曾踏入这间工作室,面对来访的人,陈明会只是淡淡地打个招呼,便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和如今讲起蜀绣时脸上红扑扑、眼睛笑眯眯的兴奋样子判若两人。陈明会告诉记者,很多人说起她谈到蜀绣时热情高涨的样子,“就像爱上了蜀绣一样。”她从事这行,确实“像是充满电一样”的状态,“人家都说手工业这行,历来是‘受得了穷,耐得住寂寞’。我没这么想过,我就是喜欢这个手艺。”
陈明会每每说起郝淑萍老师,都是敬佩:“郝老师的思维很长远、很前卫。很多绣法、材料,她用很久了,行业内才逐渐兴起。”她也很感谢老师,郝老师传授给她的东西,怎么也学不完。现在,她想把学到的东西也传授出去。在她看来,要有人一直加入蜀绣,这项技艺才是“活的”。“我要教出去,‘撞’到就给人。就像我在小学担任社团课老师感受的那样,这些新一代的想法,真的和我们不一样。”
性格“跳脱” 更容易有创意和想法
2005年拜师的时候,郝淑萍形容陈明会“有点跳脱”,让她回去考虑清楚再来。但没想到的是,正是这点“跳脱”,让陈明会在蜀绣这行,更容易有新的创意和想法,也成为同批二三十人中,唯一一个还留在蜀绣行业中的人。
陈明会记得最清楚,2008年绣《九如鱼》时,《九如鱼》中的鲤鱼,最能体现蜀绣的走线细密;《九如鱼》中的荷花,也能体现蜀绣的色泽鲜亮、晕色自然。“那时候工作室的人都不在,我看着花的部分漂亮,就自作主张地先把花绣了。”一朵花绣了10多天,然后再绣叶子。绣叶子的时候,陈明会一反常规,“跳脱”地将几种绿色的旧丝线掺在一起绣,没想到意外的好看。深绿、浅绿、新绿……不同的绿色交织在一起,使绣出的绿叶显得肌理清晰、生机勃勃。但这将近半个月的成果,郝淑萍却让陈明会拆了重来。原来因为先绣花朵、再绣叶子的顺序不对,导致作品局部效果不佳。“成也是它(《九如鱼》),败也是它。”陈明会笑着说。
拆掉重绣,这样的事情在陈明会身上出现过不止一次,这也是郝淑萍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体现。绣了两个月的《人面桃花》,说剪就剪,陈明会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始终没落下来。“里面的女生都哭过的,包括我自己。”陈明会指着工作室说。但陈明会“跳脱”的思维,让她想得开。“东想西想的,总想去做点什么,做不好大不了就拆了重来。这些年,家庭原因、个人原因、生孩子原因……我把这些原因都排除了,坚持到现在。”
郝淑萍打趣陈明会:“你什么时候走啊?”陈明会老是笑嘻嘻地回答:“我要在这儿学手艺,你的手艺还没教给我,我才不走。”师徒两人总是这样调侃,但面对蜀绣的时候,却是师承一脉的认真和较劲。
“虽然当时入行的时候,郝老师跟我说,你的性格有点‘跳脱’,可能不适合。但是坚持到现在,郝老师最认可我的,还是‘跳脱’这一点。”陈明会说。
陈明会因为身体的原因,一旦想的事情多了,就会头疼。所以她“只想现在的事情,只去想怎么把手里的事情做好。因为人生几十年,长也好短也好,一分一秒都要一步步地走,就像再大幅的蜀绣,也要一针一线去绣,道理是一样的。”陈明会这样理解17年来的坚守。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编辑:上官云】
-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华文漪病逝:昆曲给了我很多,我很开心
2022-04-15 -
中科院物理所推出科普轻喜剧《闹起来,费先生》
2021-12-26 -
中科院物理所推出科普轻喜剧《闹起来,费先生》
2021-12-25 -
昆曲作曲家“北派笛王”王大元收徒仪式在京举行
2021-09-20 -
骑白马、探冰川、做真人的大先生 怀念我的老师李吉均院士
2021-08-31 -
玫瑰送别“林妹妹”:从此千里共婵娟
2021-08-11 -
“林妹妹”去找她的“舒伯特”了
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