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 >

经济观察: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时间:2022-06-26 11:19: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 庞无忌)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从过去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得到了有力回答。但专家指出,中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牢固,耕地就那么多,潜力就那么大,紧平衡仍然是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特别是,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当前,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国土三调”结果显示,2019年底,中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中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质量不高,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收。从“国土二调”至“国土三调”的10年间,中国建设用地总量增加了26.5%,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也时有发生。

为了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自然资源部表示,采取了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措施。

例如:在法治建设方面,耕地保护法草案正在起草。在明确红线方面,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编制《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先行在5省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开展了“三区三线”划定试点。确立2035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明确除6种情形外,所有现状耕地必须全部划入耕地保护红线,带位置分解下达。

面向未来,耕地保护如何加码?

自然资源部指出,在土地资源紧约束的前提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全社会必须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全面提高用地效率。这意味着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一是加快推动耕地保护法等立法进程。将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耕地年度“进出平衡”、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禁止性规定等要求和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

二是严格耕地用途管制,落实好“两个平衡”。一方面,严控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紧盯补充耕地真实性,完善新增耕地质量验收办法,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另一方面,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稳妥实施耕地“进出平衡”,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

三是采取革命性措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例如:全面修订各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强化重大建设项目生成阶段节约集约用地的刚性约束,推动在项目生成阶段或项目可研过程中,严格开展专门评价,促进新上项目达到国内同行业节约集约用地先进水平。

四是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落实“大棚房”问题清查整治长效监管机制。综合运用卫片执法、挂牌督办、公开通报等手段,加大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涉及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向社会释放严守耕地红线、对违法占用耕地“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五是严格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党政同责。推进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运用,对完成保护目标、成效显著的省份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保护目标的实行补偿性惩罚。层层压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实行刚性指标考核,党政同责、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完) 【编辑:田博群】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